党建特色品牌典型案例⑩ | 机关第一党总支:融合服务 发展先“型”

  • 2024.08.25
  • 基层动态
01
背景起因

机关第一党总支作为学院十六个职能部门融合的党支部,使命艰巨、责任重大。立足学院发展现状,本着全心全意为全院师生服务的思想,把党建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推出“融合服务,发展先‘型’”党建品牌。“融合服务”一方面指的是把党务融入业务和实务;另一方面指的是十六个职能部门融合服务。“发展先‘型’”一方面指的是促进学院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指的是促进师生的健康发展,打造一支进取型、创新型党支部。


02
主要做法

“融合服务,发展先‘型’”党建品牌的创建,坚持服务师生,党实融合,以党建+服务画好发展同心圆。统筹学院党政办、教务处、组织(人事)、纪检、宣传、招生和就业等各项工作,认真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做好学生从“入学到入社”的教学与培训工作;深入推进校和企业的合作,打通校企协同育人的渠道;实施“五个一”科研战略,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坚持以目标为导向,凝心聚力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工作。


(一)不忘初心、立德树人,认真抓好师德师风建设

学院党委成立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2024年确定为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年”制定《师德师风监督员制度》修订《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完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师德师风考评。“薪火相传践行初心使命,青蓝携手成就岁月芳华”为主题向全院征集32篇教职工师德师风稿件,形成师德专题宣传册通过宣传册展现教职工爱校荣校、立德树人的感人事迹和个人成长经历

(二)服务为本、笃行至上,坚持理论学习与日常工作相融合

总支各职能部门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做到理论学习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做好学生从“入学到入社”的全程服务工作,招生就业处抓好内功,夯实招生基础,齐心协力,带领各专业分析就业数据、进行专业设计优化、走访企业、走访中职学校、走访兄弟院校了解,促使招生取得佳绩。学生入学后,立足地方经济发展,教务处、校企合作处、督导处、培训中心、对外交流处与科技处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社会培训等方面多措并举开展合作,全力打造人才培养高地。招生就业处精准对接企业,并针对毕业年度学生开展人社政府补贴性培训,共组织开展6批次职业技能鉴定,助力实现高质量就业、入社。

微信图片_20240825192505.jpg

微信图片_20240825192508.jpg

党支部集体学习

微信图片_20240825192511.jpg

就业招聘现场

微信图片_20240825192514.jpg

优化专业走访兄弟院校


(三)凝心聚力、争先创优,坚持党建赋能与业务工作相融合

决胜职业本科创建工作对于党总支来讲肩负使命、责任重大,坚持党建赋能与争创工作相融合。党政办在“12345”接办的各项具体工作中,组织相关责任部门都能够圆满地做好答复和解释工作,化解矛盾于初始。学院纪检办深入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和群众身边不正之风整治和反腐败工作,继续组织开展廉洁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进课堂、“北疆清风颂”新媒体廉政作品评选等系列活动,持续提升师德师风建设,目前已开展多次集体廉政谈话、警示教育活动,推动学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对于培训工作、校企合作、双高建设和科研成果等方面,各责任部门凝心聚力、争先创优。加强师资培训,全力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聚焦人才培养核心要素,以质量为核心,以管理为引领,不断培育新成果、打造新亮点。深入推进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打通校企协同育人的渠道为企业提出新型学徒制、“订单式”人才培养、外地用工回流等多种人才问题纾困办法,搭建好人才与企业间的桥梁。开展各级各类科研培训,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发挥学院技术引领作用。

(四)提质增效、智领未来,坚持数字赋能与重点工作相融合

党建领航,思政高飞,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锚定学院晋升职业本科建设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坚持以体育德、以体育心、以体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真抓实干,狠抓工作落实,体育运动系直属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全面提升。与此同时,全体师生在各项赛事中争金夺银,集体荣誉感全面提升。


03
取得成效


勤耕不辍,硕果累累。近三年教师在高职院校教学比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项,自治区级一等奖1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2项学生在国赛区赛摘金夺银、屡获殊荣。成立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消防产业学院、市级产教实践中心1个,校内产教实践中心1个,企业产教实践中心3个。获得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近200项,出版各类学术专著10部,学术论文1100余篇,发明专利51项推动成果转化,助推学院高质量发展以科教融汇拓展社会服务深度和广度。

微信图片_20240825192517.jpg

兴安盟市域产教联合体成立大会


04
经验启示

固本开新,行稳致远。学院服务地方经济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得以提高,更贴近本地的产业发展,学生就业对口率不断提高,实现了打通学生本地就业最后一公里到学生本地就业高质无缝对接的转变。还需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通过技术服务、社会培训、技能鉴定、科研创新等方式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院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就业能力,促进师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