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品鉴|原创评论赏析 一片赤诚为苍生——《袁隆平与兴安大米》赏析 张彩华
【题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包含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勇于创新的民族精神。我们应该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形成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努力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具有的思想文化素养。即日起,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将每周三、五、日推出“国学品鉴”专栏,为您推荐草原儿女原创美文,领学红色党史,鉴赏诗词曲赋,共同解读传统节俗。
袁隆平先生一生三个梦想,其中60年前许下的“水稻比人高,禾下可乘凉”和“杂交水稻覆全球”,都实现了。他的第三个梦,是“在中国改造1亿亩盐碱地 ,推广海水稻,增加粮食产量。”这个梦也实现了。兴安盟大片的盐碱地,就在袁隆平先生的不懈努力下,变成了香气四溢的稻田。
兴安盟本土作家赵艳,深入科右中旗,经过多次调研访谈,掌握大量翔实材料,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袁隆平与兴安大米》,真实再现了袁隆平先生在兴安盟的感人日日夜夜,以及袁蒙牌大米在兴安盟盐碱地上试验成功的奇迹。
这是全国第一本写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与兴安盟的书,是第一本真实记录了盐碱地上盛开稻米香的书。这本书的意义不言而喻。
一方面,这本书真实呈现了专心科研为苍生的袁隆平先生和他带领的团队,从2018年10月在兴安盟成立“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奋战在盐碱地上,经过一千多次反复田间实验、八百多组配组试验后,2019年就在兴安盟科右中旗的盐碱地上,创造了亩产500公斤以上海水稻的奇迹。所产稻米被袁隆平亲自命名为“袁蒙稻”到2020年启动袁梦计划,短短4年,为改造兴安盟盐碱地、为兴安盟乃至同一纬度盐碱地生活着的各国人民,做出了卓越贡献。
另一方面,这本书还记录了兴安盟人民在水稻种植方面,坚持不懈的探索历程。有朝鲜难民的开垦的艰辛足迹,有骑兵第一师的红色水稻第一田,有草原人民的坚守和仰望,有直到今天,依然奋战在稻田里的纯朴的劳动者。
掩卷沉思,这本书让我们联想到:苍生撑起天下,这样的苍生有多少?中国十几亿,世界几十亿,都需要粮食,需要安全的粮食。到今天为止,世界上还有一亿多人饿肚子,我们全民吃上大米,也不过几十年的时间,来之不易,值得珍惜。民以食为天。我们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进口大国。粮食的本质,不在于是否够吃的问题,而在于社会环境是否平稳。无论什么因素引起的粮食饥荒,都必然引起社会动乱。
“存粮如存金,有粮不担心。”
今年3月6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讨论会上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袁隆平先生留给世界的,不仅是稻花香里说丰年的高产田,更是能保生命保平安保国家的粮食。有人说:“粮食的本质是战略物资,堪比飞机大炮,粮食的本质是社会的稳定剂以及和平的保障。”。杂交水稻的问世,可将常规水稻的亩产产量提高约20%~30%,极大地缓解了世界粮食紧张问题。而盐碱地种植水稻的成功,对人类的贡献更是巨大的。
“珍珠为宝,稻米为王。”
习近平主席说:“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袁隆平先生说:“借助科技进步,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希望更多的人读到《袁隆平与兴安大米》,领悟到这本书的深刻内涵,领悟到袁隆平先生的大爱无疆。
《袁隆平与兴安大米》宣传推介会在兴安盟举办。齐腾达摄
推介会现场。齐腾达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