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扩招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实施方案(兴职教字〔2019〕5号)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文件
兴职教字〔2019〕5号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扩招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院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规范学院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的管理,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带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变革,满足我院扩招学生弹性学制教学的需求,为在校学生、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提供服务,增强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提高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提高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依据教育部关于做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9年度相关工作的通知,结合我院资源库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教学资源库建设实施方案。
教学资源库定位于“能学、辅教”,服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能学”指有学习意愿并具备基本学习条件的扩招学生、教师、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均可以通过资源库,自主选择进行系统化、个性化的学习,实现学习目标。“辅教”指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授对象和教学要求,利用资源库灵活组织教学和培训内容、辅助教学实施,实现教学和培训目标。
资源库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建构逻辑。其中,“一体化设计”是前提,资源库建设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结合专业特点和信息化特征,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统筹资源建设、平台设计以及共建共享机制的构建,形成整体系统的顶层设计;“结构化课程”是重点,资源库的标准化课程要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覆盖专业核心课程、展现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成果、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满足网络学习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需要;“颗粒化资源”是基础,库内资源的最小单元须是独立的知识点或完整的表现素材,单体结构完整、属性标注全面,方便用户检索、学习和组课。
三、建设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
(二)系统性原则
根据专业特点,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扩招学生、企业员工、社会学习者等各个层面的需求,整体设计,构建完整、系列化的专业教学资源体系。
(三)前瞻性原则
在保证建设成果先进、实用的基础上,充分把握行业企业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关注新技术和新工艺等研究成果。
(四)边建边用原则
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需要及实现可能性,根据专业需求分步建设,边建边用,不断完善。
(五)共建共享原则
以项目团队为核心,以技术平台为支撑,设置必要的交互接口,汇聚专业及行业企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设,共享优质资源。
四、建设要求
所有扩招专业、公共课程均须建设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鼓励其它专业积极主动建设教学资源库。
(一)团队要求
1.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团队应该由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教学特色鲜明的教师组成,包括校内专任教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企业兼职教师和教育技术骨干等人员。
2.项目建设实行双负责人制,即负责人由校内项目负责人和企业项目负责人组成,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二)技术要求
项目建设应遵循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相关技术规范,符合资源的文件类型、格式和大小等条件。符合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网络教学平台要求,具有技术可行性和扩展性。
(三)更新要求
建设团队应该每年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部分更新,使得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符合“有起点、无终点”的思路,适应技术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一)资源的规划
1.课程标准对接职业标准、技术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体现信息化特征。
2.以用户(扩招群体、学生、教师、企业员工、社会学习者)需求为导向、结合专业特点,科学构架课程和资源体系。
3.具备开展“1+X”证书试点培训内容,鼓励扩招学员取得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4.建有基本资源、拓展资源以及支持服务的相关内容。
5.库内资源素材内容丰富多样,实现资源冗余,呈现方式得当。
6.以学习者为中心定制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典型学习方案,突出网络“教”与“学”的特点。
(二)内容建设标准
1.资源要基本覆盖课程所需的知识点和岗位基本技能点,含基本资源、拓展资源、培训资源。
(1)基本资源。一般指涵盖专业教学标准规定内容、覆盖专业基本知识点和技能点,颗粒化程度较高、表现形式恰当,能够支撑标准化课程的资源。
(2)拓展资源。一般指基本资源之外,针对产业发展需要和用户个性化需求,开发建设的特色性、前瞻性资源。
(3)培训资源。资源库应积极建设各级各类专业培训资源,遵循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服务于全体社会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培训。鼓励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积极开发符合相关标准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资源和课程,支持学习者通过资源库学习,获取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升业务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资源属性。库内资源应按照内容和性质全面详细标注属性,以便资源的检索和组织。资源形式规格应遵循网络教育技术标准。
4.资源类型。资源类型一般包括文本类素材、演示文稿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习题库、测验题、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和虚拟仿真类素材等。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不仅满足完成整个的教学过程的需求,提高库内视频类、动画类、虚拟仿真类资源的占比。视频类素材注重叙事性和完整性,以“微课程”为主要形式,用于讲解知识点或技能点;动画类素材注重逻辑规律运动的形象表达,将抽象微观的概念可视化,用于演示抽象概念、复杂结构、复杂运动等;虚拟仿真类素材注重现场感和体验,主要用于展现“看不见、进不去、动不得、难再现”等不能开展现场教学的场景环境过程。
5.分层建设。库内资源应包含素材、积件、模块和课程等不同层次。素材是最基础的、颗粒化的资源单体;积件是以知识点、技能点为单位,由多个内在关联的素材组合形成;模块以工作任务、技能训练项目等为单位,由多个知识点、技能点的积件组合形成;课程由多个工作任务、技能训练项目等组合形成,包括逻辑合理、内容完备、周期完整的标准化课程以及满足不同需要、用户自行搭建的个性化课程。
6.资源冗余。库内的素材、积件、模块应在数量和类型上超出标准化课程包含的内容,以更好支持用户自主搭建课程和拓展学习。
7.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过程记录、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资源搭建完整。
8.支持服务。资源库内容还应包括但不限于:专业介绍、教学文件、职业标准、技术标准、作业及测评、习题库(试题库)、企业案例、双师团队、就业与岗位、产品及文化展示、就业创业平台、企业网站链接,以及导学助学系统等。
9.资源使用无知识产权争议,引用或导入要表明出处。
资源库要求使用便捷、应用有效,用户体验好,符合扩招学生的需求。“使用便捷”是指时时处处可用,学习、组课方便,相比传统教学资源获取快捷,鼓励通过最新的信息技术和富媒体平台,在实习实训基地、生产现场和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资源库资源。“应用有效”是指资源形式和组织表现能够充分体现数字资源的优势并适合信息化教学的需要,资源库主持人将资源库融入专业教学和职业培训的全过程,满足扩招学生及企业员工的使用。
(一)个人的职责
1.项目负责人
负责制定本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计划、申报、组织和指导资源库的建设、应用、管理、监控工作;负责审核专业教师上传的内容,并对资源的合法性、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艺术性及知识产权负责。
2.项目团队教师(含企业技术人员)
接受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各类技术培训与指导,根据专业教学子资源库的各项建设标准和技术要求,准备相关材料并在平台系统中完成各类教学资源建设、更新、维护自己负责的建设内容,并在教学中积极应用推广,规定学习内容,组织教师和扩招学生及社会人员利用资源库进行学习。
3.教学管理人员
各级各类教学资源管理人员要全力做好服务支持和协调管理工作,遵守保密原则,不得随意向外复制、拷贝、传播数字化教学资源,切实保护教学资源提供者的知识产权。
(二)二级学院职责
1、二级学院根据依据扩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挑选专业带头人及优秀教师,组成建设团队,组织教学资源库的申报、建设和应用工作,指导和督查教学资源库团队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2、各二级学院至少安排一名二级学院资源库管理人员(专业教研室主任)对本部门资源库、课程、教师、学生进行管理。
3、对于建设期满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各二级学院组织专家进行初评,并向教务处提交初评意见,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终期验收。
(三)教务处职责
1.教务处组织定期开展院级在线开放课程立项与评审工作,(见附件评审标准)只有通过评审的院级在线课程才允许对扩招学生进行线上教学,并给予课程团队一次性奖励3000元(由课程负责人根据成员贡献大小进行合理分配)。
2.验收通过的资源库,被确定为“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没有通过的,允许延长半年建设期;延期后验收仍没有通过的,取消“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
3.教务处定期对资源质量和使用成效进行监督检查。对资源库的使用效果、资源更新、用户行为等进行分析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公布,评选出学院“建课之星”与“应用之星”进行奖励。
八、立项建设
1.校级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需按学校要求填写项目申报书,经专家评审后确认立项建设,建设期为1年。
2.凡申报省级教学资源库项目的,原则上须为校级教学资源库立项建设的项目,并从校级项目中择优推选申报(已立项的省级及以上的教学资源库,不再参与校内的立项评审)。
九、其他
教学资源库建设涉及学校、行业企业等多家联合建设单位,面向教师、学生和企业人员,须采取措施保障知识产权,避免产权纠纷,可对重要资源设定使用权限。凡不宜公开发表的内容,要进行技术处理。对于国家有关法规禁止传播的各类信息一律不得上网,对发布内容中有不良信息的要严肃查处,直至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教务处
2019年12月4日
附件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在线开放课程评审标准
主要指标 | 主要观测点 | 分值 |
课程 建设 情况 | 1.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内容符合所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且与前、后续课程的接得当。 | 6 |
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推行“学中做、做中学”,探索模块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要求。 | 10 | |
3. 课程改革。本课程特色鲜明,课程改革和建设成果显著。 | 6 | |
资源的基础 | 现有的在线资源丰富、初具规模,类型多样、分布合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记录、教学评价、自主学习等功能完备,在校师生和扩招学生、企业员工、社会人员便于学习和使用。 | 15 |
建设 队伍 | 1.课程负责人。承担本课程主要教学任务讲师以上职称(或研究生学历),工学结合的执教能力强,参与和承担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成果显著。 | 10 |
2.建设团队。应该由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教学特色鲜明的教师组成,包括校内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和教育技术骨干等人员。校企融合、优势互补,且分工明确、协作有序,执行力强。 | 8 | |
建设 目标 | 设目标前重点围绕“能学、辅教”的功能定位,具体明确可行。 | 5 |
建设 规划 与组 织 | 与以学习者为中心,针对课程教学目标,重构资源体系,资源组成碎片化、内在逻辑系统合理。基本资源覆盖该课程所有的知识点和岗位技能点;拓展资源体现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和最新成果,包括应用与教学环节、支持教学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规划建设资源丰富多样,体现量大、面广,实现资源冗余。 | 10 |
资源 内容 | 资源内容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有导学案、教学设计、PPT、微课视频、题库,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作业,测试,师生互动答疑解惑,学生访问量高,学习效果好、有参考资料目录等教学活动资源。资源颗粒化程度较高(PPT、微课要按知识点,不超过8分左右)教学视频不少于20个,表现形式适当,能够支持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资源建设形式与标准遵循通用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 | 20 |
资源 应用 | 使用便捷、应用有效,用户体验好访问量高,有师生互动答疑解惑、答疑、讨论痕迹。学生完成在线课程学习及考核后,将能认定相应课程的学分。 | 10 |
总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