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品鉴 | 每周一诗《渔家傲·秋思》 宋 范仲淹
【题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包含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勇于创新的民族精神。我们应该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形成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努力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具有的思想文化素养。即日起,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将每周三、五、日推出“国学品鉴”专栏,为您推荐草原儿女原创美文,领您鉴赏诗词曲赋,共同解读传统节俗。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知识链接】
1.渔家傲: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仄韵,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2.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3.衡阳雁去:“雁去衡阳”的倒语,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相传北雁南飞,到湖南的衡阳为止。
4.边声:指各种带有边境特色的声响,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5.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
6.千嶂:像屏障一般的群山。
7.长烟:荒漠上的烟。
8.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9.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汉和帝永元元年(89),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10.羌管: 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理解通译】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诗文赏析】
上阕的“塞下”点明了词人所在的区域,是西北边地军事重镇。“风景异”概括了塞下秋季和中原大不相同的风光。总领以下写景内容:“雁去无留意”,反衬了边地的荒凉,暗示了戍边将士的悲凉心境。“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
下阕是全词的核心部分,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表明战争没有结束,还乡之计还无从谈起。体现了将士们要保证边境安宁之决心,展现炽热之情。羌笛声加重了征人的愁思。将军白了头发,征人流下眼泪。文章在悲怆情调中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