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鞭春牛——出自《故宫知时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

  • 2021.10.18
  • 国学活动

【题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包含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勇于创新的民族精神。我们应该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形成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努力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具有的思想文化素养。即日起,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将每周三、五、日推出“国学品鉴”专栏,为您推荐草原儿女原创美文,领您鉴赏诗词曲赋,共同解读传统节俗。

image.png

今日立春。

在人们的意念之中,其实有三个春天。

一是天文层面的春,二是农耕层面的春,三是气候层面的春(日平均气温稳定高于10℃)。

二十四节气所设定的是四季均等的季节框架。立春开始,是天文意义上的春。

在节气起源地区,立春的第一个标识,是“东风解冻”。所以立春的这个“春”,是始融之候;数九数完“寒尽春归”的那个“春”,是可耕之候。我们常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那为什么还是“靠天吃饭”呢?因为人和是可控的,地利是部分可控的,只有天时是不可控的。人们对于“可耕之候”的恪守,便是顺应天时。

image.png

在民间,有一种描述春天的称谓,叫做:春脖子。这是一个拟人化的说法。有人将春脖子理解为春季的时长,感慨春天短暂。这当然也可以作为春脖子的引申语义。但所谓春脖子,原本是指从春节到清明之间的时间。也就是人们欢度完春节,到“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间的准备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春脖子这个词本身就具有劝耕的意味。

所谓春脖子长或者春脖子短,其实一直没有严谨的定义,只有笼统的划分。以立春和清明两个节气作为标准时间节点。立春解冻,清明播种,都有着明确的物候标识。从解冻到播种,大约相距60天。最早的春节是1月21日,距离清明75天;最晚的春节是2月20日,距离清明45天。您看,最短的春脖子跟最长的春脖子比,短了整整30天!

立春,又称打春,因为鞭打春牛,曾经是流行于全国的岁时习俗。那既是对春天的礼敬,也是对丰稔的期许。

image.png

二十四节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申遗过程中,曾经遇到一个插曲。在介绍节气民间习俗的过程中,说到“立春鞭春牛”,有人提出质疑,鞭打春牛,是否涉嫌虐待动物?其实,立春鞭春牛,并不是鞭打真的牛,打的实际上是土做的牛,是耕牛形状的泥塑而已。

image.png

《后汉书》说:“季冬,立土牛六头于国都、郡县城外丑地(东北偏北方位),以送大寒。”

早在先秦时期,制作土牛,送寒和劝农就已经是官方的规制了。隆冬时节,各级官府“出土牛以送寒气”,这是春牛之缘起。后来人们将这个习俗确定在了立春。

立春临近年关

浓郁的年味儿开始弥漫

过去这一年

不管有过怎样的悲喜沉浮

都让它过去

让我们以立春为新的起始

新的一年重拾信心和勇气

为爱付出,为梦想努力

改变,永远从当下开始

愿我们

不负春光,不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