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职业技术学院“致非遗、敬匠心、精文创、展才艺、品书香、颂传承”第四届“非遗杯”印记中国沉浸体验活动隆重举行

  • 2024.07.15
  • 综合新闻

为推动“北疆文化”走进校园生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2024年6月4日,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岭上文化艺术周”主题活动——“致非遗、敬匠心、精文创、展才艺、品书香、颂传承”第四届“非遗杯”印记中国沉浸体验活动在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隆重举行。期间,在场嘉宾、师生通过“零距离”观摩、“沉浸式”体验,品粽米香、颂家国情,让非遗文化“触手可及”,活动现场由学院图书馆馆长朱艳波主持。

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关忠海、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局非遗科科长那日松、兴安盟文化中心副主任余雅明,学院党委副书记云鹰,党委委员、副院长刘向阳,党委委员、副院长斯日古楞以及各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师生代表参加。 

微信图片_20240715194237.jpg

传经典 寻“技”忆 赏非遗
绽放非遗之花 体验非遗文化

活动伊始,自治区级太极拳非遗传承人孔庆国及其团队带来的太极拳表演同师范教育系学生古筝演奏融合表演形式,含蓄柔美与刚柔相济有机结合,谐振共鸣、意蕴深长,呈现出一场绝美视听盛宴。

微信图片_20240715194240.jpg

微信图片_20240715194244.jpg

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本次活动设有八个展示体验区,以点带面展示学院非遗成果,打造“可观、可玩、可品”沉浸式互动体验。“非遗端午书籍集锦”品读经典、品味人生;“茶艺论道品鉴”“围棋方寸对弈”以“茶”会友、自得“棋”乐;“翰墨挥洒流韵”笔墨传文化、书法促传承;“粽子制作品尝”“文创作品展示”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漆扇神韵漂染”似青山、似星云、似流波,手摇雅扇、如漆而至;“彩链香囊编织”一编一织,朴与华、柔与韧,自成一道美丽风景。

在场嘉宾、师生通过近距离观看与体验,触摸中华传统文化根系脉络,了解非遗文化内涵,感悟中华文脉、领略匠心之美,充分体会“非遗即生活”理念。

微信图片_20240715194247.jpg

微信图片_20240715194250.jpg

微信图片_20240715194253.jpg

微信图片_20240715194256.jpg

微信图片_20240715194300.jpg

微信图片_20240715194303.jpg

微信图片_20240715194306.jpg

微信图片_20240715194309.jpg

现场特邀嘉宾旗级非物质文化草编传承人刘丽娟、刘艳丽等通过“展+演+互动”融合形式,与在场师生面对面交流,讲述非遗文化、传授非遗技艺。

微信图片_20240715194313.jpg

弘文化 勇创新 筑未来
非遗诉古韵 匠心展今风

此次活动,通过展示学院“五维中国—印记中国”研创成果,解密高校保护传承非遗文化途径,总结培养大国工匠人才经验,拉动研学旅游发展,推动非遗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发展、融合与创新呈现“美美与共”新气象。

微信图片_20240715194316.jpg

刘向阳副院长在致辞中对出席活动的领导与嘉宾表示衷心感谢,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学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将培养工匠精神和大学生文创能力相结合,将非遗保护传承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使命,实现教学科研、文化传承、保护创新的全方位发展,在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脚步。期望,广大师生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坚持创新创造,用古人之规矩、开新人之生面,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时代的独特气质。

承匠心 传精神 立自信
共铸中华之魂 传承工匠精神

微信图片_20240715194319.jpg

地方高职院校兼具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双重属性,肩负着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等重要使命,在非遗保护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融入与服务区域发展,弘扬工匠精神与非遗文化,以“北疆文化+”为抓手,“一子落”带动“全盘活”,形成非遗保护传承“兴职样板”。  

下一步,学院将不断探索非遗传承保护与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将非物质文化与各学科及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有机结合,更好地推动非遗理论与实践,引导学生有形有感有效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