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族团结 共建和谐校园

  • 2020.11.20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0年8月18日,在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新教师培训班上,特别安排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讲座,由马列部萨初如拉老师主讲的《伟大的创举——解读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省级自治政权的建立》。这是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精心打造的红色教育课程。

image.png

做好高校民族团结工作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引领、鼓舞和激励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的有效途径。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战略发展任务,紧紧围绕新形势下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民族地区高校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的独特优势,切实把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落实到学院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列入学院发展总体规划,将民族团结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为增强教师民族团结教育意识和提高能力水平,课程“伟大的创举”以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切入点,主要从抗战胜利后的内蒙古局势、东蒙古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东西蒙自治运动的统一、民族自治运动重心在王爷庙地区、“五一大会”的召开和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等五个方面,讲述了内蒙古在风起云涌的复杂形势之下,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省级自治政权,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为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民族地区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讲好新时代的红色故事,讲民族团结好故事,就是要重温伟大的历史。通过深入学习,新教师们更深切地体会到作为革命老区的教师,有义务有责任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更应该把乌兰夫等老一辈革命家带领内蒙古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牺牲精神传承发扬。

image.png

几年来,兴安学院不断完善工作体系,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向纵深发展,学院现有教职工634人,少数民族教师277人,占46.4%;正高级职称教师36人,少数民族15人,占41.66%。在校生11000人,少数民族学生占41%。学院党委单独设立统战部,统筹推进全院的民族宗教工作。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努力为他们提供干事创业的平台。今年5月学院新调整的44名五级管理岗位人员中,少数民族干部有19人,占总数的43.2%。学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切实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利用思政课平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涵盖中国的民族状况、民族问题、政策演变、民族区域自治法等内容;依托内蒙古社科院兴安分院积极研发并推出4门红色专题课程《伟大壮举--解读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省级自治政权的建立》《创立创新的力量--三不两利政策与中国牧区民主改革》《中村间谍案与九一八事变》《从红船到红城》,以4门红色课程为主线在师生中进行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扎实开展民族教育课程改革探索,充分发挥蒙汉兼通的师资队伍力量,开设《蒙古语会话》课程,编印了《蒙古语会话教材》和《学说蒙古语》2部校本教材,创建《蒙古语会话》教学资源库,促进蒙汉同学相互交流;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在全校师生中持续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系列活动,组建成立蒙古文化交流社团、马头琴社团、牧民之子协会、安达社、“石榴籽”社团等,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引导同学们全方位了解蒙古族传统文化,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成立了兴安盟民族文化研究团队,目前在研课题3项,著作4部,获自治区政府奖3项,完成自治区级社科类课题17项;成立马术学院、兴安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学院、阿古拉艺术学院、乌兰牧骑学院,努力弘扬民族文化。

下一步,兴安学院将以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示范校为目标,积极发挥高校职能,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研究和发展,引导广大师生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践行“两个维护”,服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在实现学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助力“兴安五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