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丨冬至
冬至有“日南至”之称,是反映太阳光直射运动的节气。《汉书》中所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是一个太阳直射点往返循环的开始。
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实际上,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到了“三九、四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
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意思是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太阳高度自此回升、白昼逐日增长,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有“消寒”之意。在南方一些地区,则比较盛行吃冬至团,在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以“数九”来计算寒天,民间有俗话说:“夏至三庚入伏,逢壬数九冬至。”静候不觉冬已深,回忆这一年点滴岁月的同时,也期待着下一个春日的到来。小编也在此温馨提示您:冬至来临,要增添衣物,注意保暖。适当运动,心情平稳才能养护自己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