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是儒家经典《大学》中的八大条目之一,从《大学》的角度来看,其所阐发的文理乃是系统地论述儒家“修齐治平”的思想,核心是修身,以修身为本。一《大学》提出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四者为内明之修,即关于自身的认知;后四者为外明之修,即对社会规范与道德的认识和践行,二者结合说明了内外兼修之道。“修身”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诚意正心”,另一方面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在八目中可以称得上是上述两个方面契合的环节和通达的桥梁,也就是说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在于培养极高的道德修养,《大学》在此将个人的修身与社会的发展融二为一的思想正是《大学》的真正魅力所在。二性善论为修身的立论依据和思想基础。儒家文化是强调“修身”的文化,儒家的修身思想底蕴相当深厚,内容十分丰富,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思想体系。所谓修身,就是修养自身的本性。儒家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性在此指的是天性,也就是心,道德本心,它具有本体论的意义。所以,人的本心是纯粹至善的。通过修心来达到修正人的形体和言行,进而提高人的生命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意诚”和“正心”就形成了修身的两个过程,修身必先从“修心”开始,“心正”则“身正”,而修心主要在于“意诚”,只有“意诚”才能实现“修心”的目的,“意诚”对修身来说是衡量修心的一把尺子。三身家相系的修善意义。儒家的修身理论内容丰富,包括如何确立人生的追求、如何处理德才关系、人已关系、义利关系、上下尊卑关系以及如何对待穷达进退、荣辱贵贱,如何做学问,长才干等等。《大学》第八章解释“修身”是从修身与齐家的关系这个环节来讲述的。从修身可以看出一个人能否齐家,从能否齐家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能修身,再从齐家可以看出一个人能否治国,环环相扣,环环相息。在儒家看来,“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而齐家又赖于修身,是故“家之本在身”。由此,家庭的道德建设在儒家那里被推到了与国家天下休戚相关的位置。《大学》在第八章说的修身,主要不是指家庭当中的一般成员,而且是指家庭的主要负责人,或叫做家长,他有模范的作用,上梁不正下梁歪,这里有强调一个人的品行示范的作用,当然还有延伸的作用,一个家庭,一个单位,甚至一个大的群体,管理者的品德修养所带来的影响作用是极大的。在《大学》看来,修身是齐家的前提,而家国一理,治家的原则也就是治国的原则,治国的重点在于修身齐家。君子的品行得到陶养,使家庭有条不紊和谐有序,国家也自然会团结。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而其中的“修身”是这些环节的根本。从个人发展来说,想对国家和社会有所作为,有贡献,必须以修身为根本,为起点。从国家社会发展来说,各个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是国家、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以修身为根本,做到不违背自己本心!
2023.12.23一年一冬至 ,一岁一安康
2023.12.21我们应该追的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023.12.04二十四节气丨小雪
2023.12.04醉美兴职 • 初雪已至(学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