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园 | 从书法教育到人文美育(第一期)

  • 2022.03.27
  • 校园生活

    【编者按】弘扬新时代“ 工匠精神” 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响应了新时代制造强国的召唤,是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应有之义,又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晋级密码。从春秋鲁班到大国匠心,兴安职业技术学院一路夯实“工匠精神”培育地基,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始终追求”“心在一艺,其艺必工”,鼓励教师传承 “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培养学生坚持“十年磨一剑”的毅力。沉得住气方成大器,静得下心方能致远。传承工匠精神,坚守“技进乎道” 的职业操守,深耕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沃土,请您关注“匠心校园”系列报道。

“字为教师之衣冠”,写得一手好字,不仅是为人师者必备的教学基本功,更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高职院校更有宝贵的传承价值,它关系到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兴安职业技术学院一直重视书法课的开展成效。多年来,书法课教学为提高在校生的汉字书写技能以及传播美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image.png

众所周知,在教育领域,“三笔一话”是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三笔一话即毛笔字、粉笔字、钢笔字和普通话。教师的字是学生的“活字帖”,师范类大学生能写得一手好字,不仅符合学校对教师在基本功方面的要求,还能惠及到广大中小学生,使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能就有机会接受系统的写字教育,因此,书法教育要趁早,且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贯穿整个教育的始终。近年来,学院分别面向师范类专业开设书法必修课,非师范类专业开设书法选修课,从而实现了书法课教学在全院范围内的全覆盖。在国家层面,2011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近几年连续举办的汉字听写大会、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之“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等活动,无不彰显着教育部、国家语委等部门对当代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关注。学院的技术技能节、师范教育系“学生九项技能考核”等举措,也饱含着学院对在校大学生书写技能提高的浓厚关爱。通过书法课的开设,一届届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得到了提升。

image.png

书法社团是书法学习的第二课堂,是匠心孕育的宝贵温床。书法社团以毛笔教学为主,在这里,学生们不仅拥有了充盈的练字时间,还可以学到真草隶篆等各体书法字体,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们的练字所需。

image.png


image.png

在学院党委的关怀下,自2017年起,将兴安盟书法家协会、兴安盟美术家协会、兴安盟文艺评论家协会、兴安盟摄影家协会等多家艺术团体机构引进我院,并以此为依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展览和讲座活动,丰富了学院师生的文化生活,营造了工匠校园氛围,提升了校园美育品质。

image.png

众多艺术门类当中,书法是覆盖面最广的,因为人人都识字,人人也都写字。只要写字,人们就会有意无意的注意到字写的好看还是不好看。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电脑、手机等高科技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汉字书写受到了很大冲击,甚至出现了“无纸化办公”现象。实际上,物以稀为贵,越是在高科技的面前,我们越要加强对汉字书写的重视,因为高科技手段是无法完全代替汉字书写的,正如汽车业越是发达,我们越要加强运动锻炼一样。在普遍“提笔忘字”的情况下,一个人写不好字也许不会受到批评,但要是能写得一手好字,则一定会受到赞美。大学生肩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是大学生群体最基本的人文素养,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条件。

image.png

现代书法大家沈尹默在他的《书法论丛》里提到:“世人公认的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 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一个人的字,既是写给自己看的,也是写给别人看的。练字的过程,就是追求美的过程,书法教育也是美育。不同的书法风格,形成了不同的美感,有秀逸之美,也有古朴之美,更有中和之美。人格决定着风格。王羲之的字以及欧颜柳赵、苏黄米蔡等人的字,在当时是美的,今天来看还是美的,再过数千年,也依然还会是美的,美可以穿越时空。从追求字的美,到追求生活之美、人格之美、生命的美,学生的审美境界得以不断拓展,审美层次不断提高,书法教育的社会意义也由此得以升华。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是担在当代大学生肩上的神圣使命。横画的果敢担当、竖画的顶天立地,直行处的快捷迅速、转折处的小心谨慎,撇之优美、捺之凝重等。可以说,每个字都是一个乾坤世界,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处世哲学。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开阔学生视野,给学生提供展示和学习的平台,我连续多年组织学生参加兴安盟、自治区以及全国性书法展赛,从而激发了学生们的练字热情。

image.png

“高山大海育真魂,松有劲姿梅有芬。书画从来求气韵,人文自古重精神。”我国自古就有书品和人品并重的传统。一个人的字即便写得再好,但倘若人品立不住,那他的作品也不会为后世所推崇。在书法课教学过程中,我广泛融入美育和德育的元素,使学生们没有停留在为练字而练字的表面。

image.png

一位作家曾打过这样一个比方,他说“能力是一把剑,而素质就是握住这把剑的手”,因此,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思想修为方面形成高尚的道德素养。身为教育工作者,要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传统文化的精髓播撒到每个学生的心灵最深处。美育,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美的事物多了,丑的也就少了。归根结底,美育也是人格教育。新时代里,国家倡导“立德树人”“大国工匠”,德不树,则人不立;技不精,则器难成。教师是职业,但绝不是普通的职业。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通过书法教学这一导向,如果每个学生都形成了正确的审美观,都有了对艺术精益求精的工匠态度,那么我们未来的生活无疑是更加美好的,教育强国的目的也必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