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外出就餐如何防新冠?这件事比开水烫餐具重要得多!
在防控新冠肺炎这场硬仗中,就餐场所是非常重要的“战略高地”。
尤其是在近期的几起疫情传播链中,因在同一场所就餐而感染的情况并不罕见。
因此,有不少人在外出就餐时,又开始了开水烫碗的操作,希望能够全方位地“防毒杀菌”。
可是——
开水烫碗,看似干净卫生,但它能起到什么效果呢?
一般来说,餐具消毒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是热力消毒,首选将餐具洗净后,置于沸水中煮沸15~30分钟消毒;或将餐具清洗干净后于热蒸汽发生器中蒸15~30分钟。
在这个过程中,想要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一个是温度,另一个是时间。
一般来说,100℃沸水,持续5分钟以上,才可以杀死或灭活一部分细菌和微生物。
而对于新型冠状病毒,需加热至56℃并保持30分钟或者加热至100℃大约10分钟,才可以被灭活。
一般餐厅提供的热水热茶,为了避免烫伤,多在70℃~80℃左右。
这些水倒在凉的餐具里涮一下,温度还会降至更低。
时间不够、温度不够,所以说,开水烫碗这个操作,最大的作用就是——图个心理安慰。
不过,真正可怕的就是这个心理安慰!
当你拿着自以为干净的碗筷开始在聚餐中大快朵颐之时,危险其实才真正降临!
聚餐文化在我国盛行已久,团团围坐的共餐方式看似热闹,但并不值得提倡。
尤其是经过疫情的洗礼,人们虽然已经逐渐意识到“筷来箸往”的健康风险。
但是,仍有不少人“心存侥幸”,乐滋滋地与他人在同一个碗碟中夹菜。
其实,除了新冠病毒,“共餐”常见的病菌还有以下几种:
▶ 导致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唾液传染,以合餐为主的中国是高感染率国家;
▶ 甲肝和戊肝的肝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被病毒污染过的餐具可能引发传染;
▶ 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手足口病,也是由一种肠道病毒通过唾液、飞沫等传播而引发的,与手足口病人合餐极易被传染;
▶ 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结核杆菌等也可能在合餐过程中传染。
所以说,比起开水烫碗,想要预防疾病,更应该做的是使用公筷公勺、分餐。
首先,我们要避免聚餐。
其次,在疫情期间,建议不集中堂食,鼓励打包带走,单独就餐。
如需堂食,大家要做到以下几点——
就餐前正确佩戴好口罩,如果去餐厅,要确保自身健康,没有出现新冠肺炎可疑症状,并正确佩戴好口罩,就餐前再摘下,除了用餐时间,均要戴好口罩。
保持手部清洁,就餐前要洗手。
应采取分散或错峰就餐等方式,控制同时就餐人数。
排队点餐或结账,保持一米安全距离。
就餐饭桌增加距离,每张饭桌只坐1人,并保持间隔就坐,有效减少人员聚集。
有条件的话,可自带餐具。
就餐时少交流,专心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