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特色品牌典型案例③| 智护先锋 医心向党
医学健康系党总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跟新医科发展战略,创建“智护先锋,医心向党”品牌党建,政校企通过支部共建,以党建+思想政治为核心,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阵地建设,以“党建+服务”为出发点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专业”为着力点,实现高质量育人目标,以“党建+就业”为支撑点、提升育人水平,聚焦行业产业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形成了三维融合,四元共建,五育并举的党建共建模式。
品牌介绍
医学健康系党总支在落实立德树人过程中紧紧围绕思政建设、专业发展、社会服务、创业就业四个维度,发挥党员先锋的模范带头作用,提升办学水平。
政校企联合开展线上线下的主题教育学习,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共同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利用兴安盟红色资源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同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举办“职业教育主题周”系列活动、组织带领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等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教育管理党员的同时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技能,把三全育人落到实处。2024年党总支先后与兴安盟人民医院、兴安盟民政局、乌兰浩特一中、兴安盟红会、兴安盟儿童福利院等政府机关党支部,与春和医学公司、白医制药、内蒙古奥特奇中蒙药厂企业支部共建完成合作签约5次,开展支部共建活动4次。
荣获学院首届“思政情景剧”大赛一等奖
联合党支部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将企业的先进技术、技能大赛引入校园,推动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实践教学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联合党支部与专业教研组共同开展教研活动,就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研教改等方面进行研讨,相互交流,提升团队凝聚力,促进团队建设。通过到企业开展调研,把握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发现人才培养中的不足。通过教研活动,校企双方充分交流,有效提升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2024年与春和医学公司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分层次分类别,实施1+1+1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共建3000平米的产业学院,为学生创造更真实的实训环境。2023年由春和医学公司举办的口腔护理技能大赛中,医学健康系代表队获得全流程冠军。
校企共研
为贯彻落实党建共建工作协议内容,推动党建工作与技术服务和协同育人深度融合,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政校企三方党组织以“智护先锋,医心向党”为主题,开展系列口腔健康科普和社会服务共建活动。在科右前旗扎萨克图公园由商务局、医学健康系、春和医学公司、丁丽香口腔门诊党支部共建参加青年集市活动,持续开展口腔护理科普,让更多的人因了解口腔护理专业而重视健康;与民政局、奥特奇中蒙药厂支部共建到养老机构、小学开展口腔健康检查,心理辅导,倡导身心健康的生活习惯,在协同创新、联合攻坚、社会服务中的过程中凸显育人成效。2023-2024年,共进行口腔护理和老年人用药指导、心理团建10000余人次。
荣获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
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
通过党建共建,整合资源,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企业在育人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参与人才培养,通过订单班、冠名班的设立,百分百推荐就业。通过有效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帮助学生提升职业技能,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特邀优秀的毕业回校进行交流,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就业观,2022年,优秀毕业生董桂莹因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业绩突出,获得全国基层就业卓越奖,成为扎根基层的典范。
董桂莹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通过校企联合共建,党建工作有了质的提升,2021年党总支书记获得自治区高校工委颁发的优秀党务工作者;2022年医学健康系党总支在兴安盟“我帮你”,志愿者服务中获得优秀奖;2023年度获评兴安盟坚强堡垒支部;2024年被中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工作委员会评为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总支成员在每年“两优一先”表彰中获多项荣誉,党员党性修养和政治素质得到加强。
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通过联合党支部共同开展各项活动,推动了学校与政府、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教育教学成果显著。通过订单班、冠名班的设立,以及获批自治区工匠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2022年-2024年,支部党员教师主持申报自治区教育厅科研项目3项,师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区级一、二、三等奖12项。
支部党员教师受表彰情况
推进校企党建共建育人,要着眼于当下产教融合的发展趋势,强化合作观念,从校企联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才需求,主动聚焦校企党建共建关键要素,将学校、教师、学生三者有机联动,构建校企党建共建协同育人机制。
(一)企业联动教师
紧密结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党建工作理念,着力构建校企基层组织建设共同体,将教工和企业党支部结成联合党支部,开展联学共建活动,积极探索搭建“党建+学科”“党建+专业”“党建+创新创业”等合作平台,深入推进校企人才“互兼互聘”“计划,实现高校教师和企业的双向联动。开展“问需于企业、问计于企业”科技服务活动,既发挥科技服务企业的服务社会的职能,又有力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
校企双方以制度为抓手,通过建立“校企党建共建基地”,“学生校外实习基地”与“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培训基地”,拉动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生产实践全过程。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环节实行双导师制度,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企业指导教师。充分发挥高校专业人才优势和企业资源优势,以共建促党建,以共建促合作,以共建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