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玲名师工作室 | 思政铸魂课堂——民族团结故事我来讲(教师版)

  • 2024.06.19
  • 综合新闻
微信图片_20240616013314.jpg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抓实。”为了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学习贯彻,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这些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孙玲名师工作室特推出“思政铸魂课堂——民族团结故事我来讲”系列活动,让民族团结、爱党爱国的种子深深根植于学生中。



微信图片_20240616013317.jpg
习语近人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各族先民胼手胝足(pián shǒu zhī zú)、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图片
真人录音:
图片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兴安职业技术学院,5分钟


图片
主讲讲师:朱艳波
图片


微信图片_20240616013320.jpg


图片
故事简介:
图片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微信图片_20240616013323.jpg

▲江孜宗山古堡抗英雕像  新华社发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出自《诗经·商颂·玄鸟》,大意是说,一个国家拥有的千里疆土,就是民众所到达、居住的地方。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的疆域是由人民开拓出来的,是人民居住生活的地方。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山河。自古以来,中原和边疆人民就是你来我往、频繁互动。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早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这种以“王”为中心的“天下观”。在《礼记·王制》中,有对“五方之民”——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中华夏各自特点的记述,并指出为了解决“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的问题,实现“达其志、通其欲”,促进交流,在各地出现了“寄”“象”“狄鞮”“译”等从事翻译交流工作的人。

《穆天子传》在讲述周穆王姬满游历天下之事时,特别提到了周穆王一路向西,直抵昆仑丘,会见西王母之事,侧面反映了上古时期不同地域人群的交往互动。

微信图片_20240616013327.jpg

▲克孜尔尕哈烽燧位于新疆库车县境内,是新疆丝路古道上数以百计的烽燧

特别是自秦代以来,既有汉民屯边,又有边民内迁,历经几次民族大融合,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开拓着脚下的土地。

以新疆为例,新疆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汉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内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统一西域,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新疆地区正式成为汉朝版图的一部分。汉朝以后,历代中原王朝时强时弱,和西域的关系有疏有密,但任何一个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而新疆地区也始终显示出强烈的向心力。比如,辽宋对峙时期,西域地方政权高昌王国虽然是辽的臣属,但也与宋使节往还。宋代著名历史文献《突厥语大词典》将当时中国分为上秦、中秦和下秦三部分,上秦为北宋,中秦是辽朝,下秦为喀什噶尔(kà shí gé ěr)一带,三位一体为完整的秦。

再以内蒙古为例,2021年3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审议时指出,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在促进民族团结上具有光荣传统,长期以来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要倍加珍惜、继续保持。在内蒙古的广袤草原上流传着许许多多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古有昭君出塞促进汉匈和睦相处近百年的历史佳话,今有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真实故事。历史充分说明,在中国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演进中,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辽阔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民族精神。

唐玄宗时期的士人杨若虚说:“华夏者国之心腹,边陲者国之支体。若心腹克盈,则支体无害。”

也就是说,中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原地区如同国家的心腹,边疆地区则如同国家的肢体。中央政权稳固了,国家才能统一,边疆才能稳固。这种朴素的认知,是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的缩影。正是这种强大的凝聚力,推动着中华民族在滚滚历史潮流中奋勇向前。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今天,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富饶辽阔,是各族先民留给我们的神圣故土,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美丽家园。头顶同一片蓝天,脚踩同一片热土,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故事来源: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