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度第一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 2020.03.01
  • 教学运行


本学期以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要目标,根据《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计划》,已完成重点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一)加强师德教育,注重意识形态工作与实训室安全检查。

1、在全院开展了“强师德、铸师魂”系列活动,系列活动包括组织上好开学第一课、全院启动教师宣誓活动、选树师范教育分院朱艳波老师为宣传先进典型,在“兴安新闻”上做了专题报道;同时开展师德在线学习测试活动;教务处在11月组织了“凝聚爱国心、激扬奋斗志--师者说初心与使命”活动,我院五位自治区级教学名师进班级、进宿舍,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谈心谈话,教育引导学生不断涵养道德情操,积淀文化底蕴,激发奋斗热情。五位区级教学名师身正为范、以身试教,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他们的事迹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发奋图强。

本学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课堂教学检查,检查过程中未发现教师有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有些老教师还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值得广大青年教师学习。此外,教学督导人员还分成了几个小组深入课堂听课,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督查。

本学年教务处对各院系的实验室进行了四次安全大检查。主要检查了实验室的水、电、消防安全;仪器设备使用安全;化学药品使用和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重点督查了体育器材的存放,医学分院、农牧系存放的危险品是否按规定保管、销毁,各院系实训室的易燃物品管理。通过问题整改,体育器材存放符合安全要求,医学分院、农牧系的药品都能按规定保管存放、有出入库记录和管理规章制度,医学分院在上次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都已整改完成。

(二)全面落实示范校验收专家组意见,加强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及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文件学习与解读,把握其精神实质,明确职业教育改革方向,找准突破口;树立“标准意识”,在 专业教学、师资队伍、教学教材、信息化建设、安全设施等方面,“对标”整改,提高规范性和质量水平;加强了数据平台团队建设,认真研究指标体系,加强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应用性。

(三)认真开展2019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论证工作。

为了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实施,持续深化我院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按照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和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通知》(内教高函【2019】33号)文件要求,从9月11日开始在教学楼702会议室对13个院系32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论证。通过论证,各专业重新审视了专业顶层设计方面存在的不足,梳理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的问题,在专业定位、课程构建、课证融通、课时安排、实习实践等方面得到了指导建议。目前32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反复修改都已定稿,准备统一印制成册。

制定出台《兴安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扩招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并召开了五次扩招人才培养教学工作会议。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的《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和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等4部门印发的《内蒙古自治区落实2019年高职扩招任务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稳妥、优质高效完成好自治区教育厅下达我院的高职扩招任务,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原则,做好我院扩招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通过调研、研讨,制定出台了《兴安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扩招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各院系对扩招学生开展问卷调研和学情分析,确定了部分扩招学生与统招生共同编班上课、集中授课+分类实训、送教入企现代学徒制三种扩招人才培养模式。公共基础课的开课部门按照《扩招教学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公共课开课计划。在教务处指导和安排下,医学分院、交通与建筑工程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财经系、师范教育分院、农牧与生物工程系、旅游与公共管理系、美术系、阳光心理学院9个院系重新研制了20个扩招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总学时数不低于2500学时,学生每学年集中学习不低于360学时,工作岗位实训不低于400学时。目前,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畜兽医、计算机应用三个专业扩招方案已经定稿,并按教育厅要求传到指定平台,其他扩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正在修订中,本周五前交稿。

 

(四)完成了2020年拟招生专业申报工作

10月16日教务处组织召开了2020年专业设置调讨会,会上传达了教育部和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学习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通过各教学院系主任充分研讨,2020年我院拟新增招生专业有风力发电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12个专业,为兴安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项目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五)以项目为载体,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学院教学科研水平。

瞄准职业教育发展新任务、新目标,结合各自院系的特点与优势,积极申报科研课题,通过初步评审,产生了35个院级课题,涉及专业群建设、扩招学生人才培养、“三教改革”、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构建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等职业教育热点和重点工作,以科研教研促进教学改革。边实践边研究,以三年为期,2022年我院将培育出区级乃至国家级教学教学成果奖。

(六)全员开展在线精品课程和教学资源库建设,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学习方式和扩招学生学习的需要。

为满足扩招学生的教学需求出台了《兴安职业技术学院资源库建设实施方案》,召开2次全院各院系教学负责人及教学科长的会议进行了讨论,对全院教师的课程资源库建设提出了相关要求。

按学院的重点工作安排组织专家进行教学资源建设评审,产生院级“建课之星”8名,“应用之星”10名。学院将进行公示并颁发证书,与评优、职称评聘挂勾。

(七)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试点,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兴安职业技术学院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国家试点院校,第一批3个专业:老年照护、Web前端开发、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第二批:母婴护理、智能财税2个专业。自接到教育部《关于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名单的公告》文件后,各承接试点院系就积极启动相关工作,成立工作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选派教师参加相关会议和外出培训、筹划实验室建设、相关工作已经有序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试点专业在分析现有教学内容基础上,确定将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内容纳入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考评的学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以获得学历证书相应学分。同时将标准内容转化为1-2门专业(核心)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体系,融入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2.进行了师资培训

按照试点工作具体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要求,各试点专业选派老师进行职业技能教学研修班培训、考评员培训、考务员培训、督导员培训,全部通过考核并取得相应证书,并加强校企合作派老师到企业进修学习锻炼,部分教师已经得到考评员证书。

3、为扎实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调研并解决我院“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2019年11月11日下午在医学分院实训楼学院组织召开“1+X”证书制度试点现场会。

4、学生实际操作培训已全面展开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各专业的学生理论培训工作的手机终端和网络服务平台正在落实,相关网络资源已建成。目前“老年照护”和“Web前端”“智能财税专业”3个专业培训已经全部完成教育部要求的课时并已经进行了考试。教育部要求过关率为70%,我院“老年照护”指标为50人,但是医学分院79名同学参加了培训,取得了考试过关率为97.5%的优异的成绩。“Web前端”有37名同学完成认证考试。智能财税专业50名考生参加了考试。

(八)完成了2019年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评审工作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做好2019年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教坛新秀和优秀教学团队等项目申报工作的函》要求,按照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名师、教坛新秀和教学团队评选指标体系,通过个人申报、所属系部审核推荐、评委评审,结果公示等程序对我院2019年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进行了认定,院级教学名师3人:杨立娟(医学分院)、王丽丽(农牧与生物工程系)、宋丽新(教务处);院级教坛新秀3人:赵广智(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李洁(旅游与公共管理系)、张小华(财经系);院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团队(蒙古文化与公共教学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团队(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推荐2019年度区级教学名师富宏、教坛新秀李洁、教学团队会计教学团队。

(九)组织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培训与参赛工作,成绩显著。

区赛:组织我院教师参加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经专家网络评审和现场决赛,我院师范教育分院团队、马列教学部团队、财经系团队、旅游与公共管理系团队,共16名教师分别获得专业课程一组、公共基础课程组及专业课程二组四个二等奖。其中我院师范教育分院团队朱艳波、玉莲、董秀娟、刘晓涛,在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荣获专业课程一组三等奖。

  (十)完成了高职院校状态数据采集填报工作及2019年度质量报告。

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从九月下旬启动,采取网络方式在线填报,网上发布工作任务,在线采集审核。10月14日教务处组织召开各相关部门数据采集工作会议,分析了填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数据填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0月18日教务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状态数据采集工作并明确分工,对各院系各部门的状态数据采集逐一审核,查缺补漏。在各教学院系及部门配合下,本年度数据采集填报工作按时完成。完成最好的院系是医学分院,有专人负责,数据准确。

二、公布本学期教学院系教学工作考核成绩

学期末教务处联合质控办对各教学院系在教学管理、实践教学、学籍管理、专业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政校企合作、招生工作等七个方面进行了考核。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师范教育分院、医学分院综合排名为前三名。其中教学管理:马列教学部、蒙古文化与公共教学部、计算机系为前三名;实践教学;美术系、旅游与公共管理系位列前二名,计算机系、师范教育分院并列第三名;学籍管理:旅游与公共管理系、计算机系、师范教育分院、财经系、音乐分院、农牧与生物工程系、阳光心理学院、足球学院、阳光心理学院、马术学院并列第一名;专业与课程建设:医学分院、计算机系分列一、二名,财经系、交通与建筑工程系、蒙古文化与公共教学部并列第三名;师资队伍建设:师范教育分院为第一名、计算机与旅游与公共管理系并列第二名、蒙古文化与公共教学部为第三名;校企合作:农牧与生物工程系为第一名、音乐系为第二名、师范教育分院与交通与建筑工程系并列第三名;招生工作除蒙古文化与公共教学部、马列教学部两个教学部外,均完成招生任务。

  三、2020年教学科研、校企合作、招生就业重点工作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学院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专业群建设为重点,以“金课”为抓手,以强化培训助力转型发展,为推动学院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建设全区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扎实做好扩招人才培养教学工作

1、制定并逐渐完善扩招人才培养相关制度;

2、形成灵活多样的“淡进旺出、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3、强化实践性教学考核,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为重点;

4、完善扩招学生学籍管理,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

5、加强扩招教学工作的督导检查工作

6、加强扩招人才培养课题研究

(二)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1、组织试点专业教师与学生培训工作;

2、做好试点专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建设,加大试点专业教学改革;(倒逼教学改革)

3、   扩大试点专业范围,2020年再争取2-3个专业也进入试点。

(三)实施育训结合,强化院系培训职能。

1、将培训指标纳入各教学院系考核内容;

2、通过培训,将学生获得的培训证书纳入学分,提高学生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3、   积极开展对外培训,提高社会人员的职业技能,为兴安盟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四)打造新时代‘双师型’教师队伍,深化‘三教’改革。

1、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以信息化助推教学现代化;

2、组建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与实施“模块化教学”;(也适合扩招)

3、深化项目化教学改革,打造“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实现教改成果的固化。

(五)扩大学生、教师技能大赛参与率,实现“互联网+”大赛“零”的突破。

1、以赛促教,通过院级初赛引导更多学生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2、组建“互联网+”大赛团队,做好组织、动员、培训及参赛工作;

3、组织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大赛及“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的培训及参赛工作。

 (六)加大招生投入力度、确保今年招生数量与质量稳中有进。

  1、继续实施行之有效的招生机制:由招生就业处牵头,各院系积极配合,建立一支专业的、稳定的招生及就业队伍。

  2、加大宣传力度,在生源竞争激烈的条件下,无生源一切无从谈起。(放假前将单招宣传单发到学生手中,以生招生,对招生好的学生给予奖励:社会实践专用学分)

  3、设立“招生与就业工作”突出贡献奖。(以生源增加比例为主要指标)

(七)深化对类型教育的认识,持续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1、加强对各院系党政负责人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的培训,提升校企合作的能力与水平。(如合同的订立,机构调整后的第一次培训)

2、建立和发挥好职教联盟的作用,做好中高职衔接(生源、专业、课程等)

(八)打造“金课”、淘汰“水课”,使课堂要质量。

1、出制度、定标准、定奖罚,与课时津贴挂勾,激励教师上好课、当好老师的积极性和荣誉感。

2、做好培训等相关组织工作。

(九)加强科研工作,以课题研究等形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及实训室安全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及校园文化建设。

               

             

             2019年12月31日